陈勇挎着枪来找李峰汇报,第一批警卫连的人已经到了机场。
李峰点了点头,小声跟陈勇吩咐了一下。
随后他带着史迪威、汤姆森两人前往会场,陈勇则去直接调警卫连了。
会议室内,部署于曼德勒的五个师,以及66军的38师共6个师的兵力,六位师长也已经入座了。
见到门外人影涌动,各师长还是站起身来。
远东战区司令官李峰亲自到了曼德勒,此消息才刚刚传开,也仅限于师长圈子内。
尤其是安澜、廖药香、孙厉仁三位年轻师长,冲击力还是比较大的。
不是,大家都是年轻军官出身,我们才混到师长,你已经干到战区司令,到头了啊。
差距能不能别这么大?
李峰还是习惯性的环视房间内所有人,除了六位少将师长外,还随行了几位高级参谋,以及杜光明、甘丽出两位军长。
看着这位行走的天花板,大家是既有压力,更多则是好奇。
仅仅三四年时间,是如何从普通团长爬到远东战区司令官的职务的?
一个月一个级别,也未必能达到啊。
“坐吧。” 李峰语气平淡却自带威严,目光扫过现场诸位,“不用拘谨,今天叫大家来,是敲定接下来的阻击部署,时间紧,咱们开门见山。”
坐下来后,杜光明亲自为李峰介绍。
会议室左手边的是第五军的三位师长,分别是安澜、廖药香、余绍,均是少将职务。
李峰微微点头,算是见过面了。
右手边是第六军及两位师长,分别是李国权、陈吾两位少将师长。
第六军是桂系出身,擅长山地战,但仅有李国权的93师有战斗经验,陈吾的暂编55师,属于新编部队,缺乏作战训练。
在第六军后边坐着的是38师孙厉仁,阿麦瑞克帝国留学过的军官,站起身来,也算是见过面了。
“我来之前就听说了,38师、200师打的不错,一个在仁安羌,一个在同古,均与日军硬碰硬。孙师长、安师长,觉得日军此次攻势如何?战斗力较之国内有何不同?”
李峰语气一如既往的平淡。
丝毫没有大敌当前的紧迫。
即便知道,日军的兵锋会在接下来两三天内到达,语气还是成竹在胸的样子。
给人一股稳定军心的感觉。
安澜看了看孙厉仁,他俩谁先说?分享一下这两战的情况。
孙厉仁做了个请的手势,让他先分享。
安澜稍作停顿便挺直了腰板,声音洪亮:“报告长官,日军 55 师团此次攻势比之前猛得多,同古一战,他们不仅有重炮掩护,还配了不少装甲车,步兵冲锋时喜欢用‘波浪式进攻’,一批倒下去,另一批马上补上来,战术很死,但韧性极强。
而且他们的后勤跟得上,白天进攻受挫,晚上就能运来弹药,第二天又能接着猛攻。”
“日军士兵依赖重武器,一旦咱们绕到侧翼袭扰他们的炮兵阵地,他们的进攻就会乱一阵子。”
这位少将可是实打实打出来的。
参加过前期的几个大会战,200师更是统帅部序列内唯一的机械师,算是最精锐的一支部队了。
李峰微微颔首,未做点评,又转向孙厉仁:“孙师长,仁安羌你跟日军 33 师团交手,情况又如何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