于茵用白面,玉米面,花生碎,芝麻混一起,做了炒面,这是唯一能方便携带,不会坏掉,用热水一冲就可以食用的吃食。其他的腌菜也要带一些,到时候菜不好吃,还有可以下饭的,不管怎样,白米饭应该不缺。于茵零零总总的收拾两大包,一包装衣服被褥,另一包装吃食,又放了不少果干什么的进去,累了,嚼上一把,心情能好点。“够了,就七天,忍忍就过去了。炒面你自己留着,晚上回来不愿意做饭,还能对付一顿。”“还有呢,你不用担心。”卢书睿还真不放心,于茵也要下去干活,忙一天,晚上回家,还有两个小家伙,够累的。而且,他们一家四口还没分开过呢,也怕孩子找他。晚上,卢书睿很正式的和两个小家伙进行了一次谈话。“平平安安,爸爸要出去七天,你们在家要听妈妈的话,不要惹妈妈生气。妈妈也要去干农活,很累的,晚上还要照顾你们两个。爸爸希望这七天,你们能代替爸爸照顾好妈妈,让她不要太辛苦,能做到吗?”平平听明白了一些,知道爸爸要出门七天,他和妹妹,妈妈在家。要照顾妈妈和妹妹,看着妹妹别惹货。对于还不到两周岁的小崽子,很多事情他们也听不懂,只是配合着点点头。安安只知道爸爸不在家了,她有点不开心,扑在爸爸的怀里不吱声,不想爸爸离开。卢书睿把平平也揽进怀里,用手轻轻的拍着两人的后背,无声的安抚着。于茵看着爷三,月光照在他们的身上,仿佛镀了一层光。她的心也柔和了,家不就是这样吗?于茵她们没有分去采茶,而是收甘蔗了。勐海的茶山不少,但是现在是十一月下旬了,茶叶处在休眠期,没有茶叶可采。而冬茶很少,也不在他们这片,具体在哪,于茵还真不清楚。红糖很好吃,但是收甘蔗是真难啊!于茵现在有点理解那些想尽一切办法想要回城的知青们了,这活真不是一般的累。割甘蔗,要注意留一截,不如帖根割好干。于茵开始就弄的手忙脚乱的,不是留长了就是留短了,总是掌握不好尺寸。而且力度也掌握不好,轻了,割不断,重了,容易割到腿。还没到中午呢,于茵留累的抬不起胳膊,手软脚软的。王姐还好点,她以前干过,速度比于茵快多了。“小于,之前没干活吧?”“王姐,真没干过,第一次。”于茵边干活边和王姐说话,还能转移一点注意力,忘掉一丝疲累。“习惯就好了,咱们这一次时间不能短了,怎么也得四五天。着急收甘蔗,出糖,支援国家建设呢。”“嗯,我尽量不拖后腿。”说会话,感觉力气回来一些,又闷头干起来。等到中午的时候,于茵她们到了统一地点吃午饭。支农是不供午饭的,需要自己带饭。于茵做了玉米面和白面两掺的菜团子,有菜又有饭,方便又不惹眼。周围都是准备吃饭的人,有她们一起过来的同事,更多的是当地的村民。于茵第一次直观的看这个时代的农民。他们有汉族,有其他少数民族,服饰不一样,语言不一样,吃食不一样,唯一相同的,就是干瘦干瘦的身躯。这个时代没有胖人于茵知道,但是县城的人虽说不胖,但是也没瘦到要脱相的程度。不说衣服补丁摞补丁的,鞋子还有漏脚趾头的,就是面貌也太显老。黑瘦黑瘦的,有的感觉就是一层皮包着骨头,有点像双胞胎刚出生时的样子。男人比女人能好点,也没好多少。于茵来到这个时代快两年了,第一次离开县城,近距离的接触真正在地里刨食的农民,真的被震撼了。以前看老照片,黑白的照片拍的不是很清楚,但是多数是满脸笑容的,哪怕是老人,脸上也笑成了一朵花,白白的牙齿很显眼。于茵怀疑他们之所以笑的开心,不是生活轻松,可能是因为第一次照相,想把最好的一面留下。看着他们的饭食,干巴巴的玉米面饼子,很粗糙,感觉很硬,因为于茵看见一个半大小子噎的直翻白眼。菜到是有,这最不缺的就是各种野菜,可是野菜也费油。他们盆里的野菜,一看就是清水煮的,好点的有一点油星,但也不多。于茵吃着菜团子,准备的炒面没有拿出来,落差太大了。本以为自己过得很苦了,没想到真正过得苦的她还没看到。想到后世一直被提倡的光盘行动,被无情的倒入垃圾桶里的各式菜肴,突然有种负罪感。于茵默默的吃完饭,又开始干活,脑海里有什么闪过,但是一时又没抓到。